据OIV(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预估消息,因恶劣天气,2017年全球葡萄酒产量将比去年下降8.2%,创近五十年新低,结合各方面因素影响,2018葡萄酒涨价已成定势。
2000-2017全球产量数据图(单位:亿升)
在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常年盘踞全球前三的产量大国,大部分产区都因受到极端天气影响而至产量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法国葡萄酒产量预计下降19%至36.7亿升,成为自1945年来的最低值。
根据法国农业部报告,受春季霜冻影响,波尔多与2016年相比产量下降了整整50%,又以右岸受影响最为严重。阿尔萨斯比去年预计减产30%;卢瓦尔河地区预计减产10%-40%;朗格多克-鲁西荣产区预计减产6%。
香槟区有8%的增长,不过整体数值仍低于2011-2016的平均水平。
勃艮第和博若莱地区倒是整体上有预计14%的增长,但夏布利和夜丘部分地区受霜灾严重,很不乐观。
再来看欧洲其他国家,意大利的葡萄酒产量预计将下降23%,为39.3亿升。
西班牙产量预计下降15%,为33.5亿升。
德国产量预计下降10%,为8.1亿升;希腊为2.5亿升,减产5%。
至于葡萄牙(6.6亿升)、罗马尼亚(5.3亿升)、匈牙利(2.9亿升)和奥地利(2.4亿升)是欧洲仅有几个产量出现小幅上涨的国家。
恶劣气候,葡萄减产,葡萄酒出品量少了,沿着菜农果农曾经告诉我只要产量少单价必高的市场规律,那么葡萄酒的销售价格必然往高处走......
全球主要产酒国产量报告
大幅减产必然带来最不愿看到的价格上涨。不仅如此,情况可能更糟,根据TheDrinks Business的编辑Rupert Millar所言,小型生产者,尤其是连着好几年收成都有点凄凉的小生产者,已经陷入需要银行出面帮一把的困境了。
不过还好,欧洲以外的葡萄酒产区状况似乎要乐观一些。
南非预计为10.8亿升,维持在去年差不多的水平。南美则收成不错,相比2016这个低产年有不小提升。尤其是阿根廷和巴西。其中巴西产量预计为3.4亿升(2016年巴西的产量为1.3亿升,比2015年下降了53%)。而阿根廷则预计提高将近25%,约为11.8亿升。不过智利9.5亿升这个数值,延续了低产状态,比2016年减产了6.4%。而2016年时已经比2015年减产了21%。
澳大利亚预计产量为13.9亿升,提升6%。新西兰为2.9亿升,略有下降,仍算是一个还不错的结果。
今年加州大火虽然对葡萄酒产区造成不小损失,不幸中的万幸是发生在大部分生产者都完成了采收之后。所以今年美国产量数值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预计为23.3亿升。
综上所述:在今年全球葡萄整体产量下滑的情况下,将会减少今年供大于求的现象,但随着消费者对此前年份的葡萄酒,一些产区高质葡萄酒需求增加,从而推高市场价格。
再加上每年的通货膨胀,原材料逐年的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以及运输成本的涨幅,然后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到咱最最最低层消费者手上的价格基本不容乐观也。
影响着葡萄酒价格的,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酒庄的品牌价值、包装设计、营销模式,甚至国家进出口相关政策等等因素均不可排除。
市场供需,这仅是一个非常直观且关键因素之一。但不管市场如何千变万化,卖家想多卖钱,买家想少花钱,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若要品佳酿,还得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