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每周质量报告》曾经报道,北京某
葡萄酒代理公司2001年才投产,但酒标上的年份却有“1992”的。更荒唐的是,“1992”卖198元、“1998”卖42元、“1999”卖23元,他们为年份与价格建立了成正比的数学关系:年份越老,价格越高。
国产葡萄酒代理的“早产现象”,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惯性思维——“酒是老的香”。实际上,葡萄酒的品质和价格,是随不同的年份呈曲线波动的,而不是随酒龄呈直线上升形态。因为葡萄酒的品质不是取决于酒龄,和葡萄酒代理商而是取决于葡萄园的土质和葡萄生长采收那一年的日照、降雨量及气温的适时与适量(酒标上年份不是灌装日期,而是葡萄生长采收的年份)。同一块土地,由于每年的气候不同,葡萄酒的品质也就存在相应的差异。所以,同样是一箱(12瓶)拉图红酒,1981年的现在卖1000多英镑,1982年的却要9400多英镑。
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同样是受“酒是老的香”的影响,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理论上,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装瓶后仍然会继续成熟和变化。在良好的储藏条件下,葡萄酒会在岁月的历练中使得单宁酸逐渐柔顺圆润,酒香更加富有深度,口感也更为均衡协调。顶级酒庄的黄金年份出品可能要放到十几年以后才渐入佳境;甚至在半个世纪以后,仍然会大放异彩。不过,美国葡萄酒代理、教育家、原纽约世贸中心顶楼世界之窗餐厅总侍酒师凯文·兹拉利在《葡萄酒入门》指出:“并非所有葡萄酒愈陈年愈好。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在一年以内喝掉最好。”
一瓶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就像一个女孩的成长一样,童年有天真烂漫的可爱,豆蔻年华有楚楚动人的娇媚,花样年华有婀娜多姿的万种风情,徐娘半老有风韵犹存的雍容⋯⋯葡萄酒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果我们教条地期待陈年,整天惦记着什么时候才会达到高峰,那将会失去多少品尝的体验和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瓶葡萄酒在任何时刻打开都是合适的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