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过年,特别多朋友开始找我推荐葡萄酒。有个朋友手里有一批2001年份的智利酒,做的特别好,窖陈16年才上市,于是介绍了一些朋友买。有个朋友开了两瓶以后和我吐槽:“酒是挺好喝的,就是倒到后面有一些黑黑的小颗粒沉淀,是不是有问题啊?”
……
相信不少朋友都面临过这种现象:葡萄酒出现沉淀!
大家心里有着万千疑问:为什么有些葡萄酒会出现沉淀?这些出现沉淀的葡萄酒可以喝吗?葡萄酒中的沉淀到底是什么物质?
答案
很多葡萄酒在发酵和熟成过程中都会析出沉淀,但也有些葡萄酒几乎从来不会。葡萄酒中的沉淀物质是无害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葡萄酒的质量;不过,如果葡萄酒带有较多的沉淀物,在饮用之前,一般会进行换瓶或者醒酒,以把沉淀物质除去。
关于沉淀,我们也可以分为几类讨论。
1. 陈年后出现的沉淀
对一般人而言,说起葡萄酒中的沉淀,脑中想到的都是葡萄酒在瓶子中产生的沉淀。不过,由于只有陈酿几年的红葡萄酒才会出现沉淀,因此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很多人其实不需要为这个问题烦恼。
红葡萄酒在装瓶后出现的沉淀是由单宁和其他固体物质形成的。这些物质可以让葡萄酒获得一定的复杂度,不过在饮用的时候一般会把它们除掉。因为这些沉淀物会让酒喝起来有苦味,令人不悦;另外,它会影响葡萄酒的外观色泽,给人不好的印象。
如果你要喝一瓶已经陈酿了好几年的葡萄酒,可以先倒一点到杯子里,拿到光源下看看其中是否有沉淀。如果有,最好醒酒后再喝。
2. 酒石酸的沉淀
有时候,你会发现倒在杯中的葡萄酒有一些小小的晶体沉淀(有时瓶子中也有),这种沉淀跟以上所说的两种沉淀都不一样。这些晶体沉淀不仅没有糟糕的味道,更被一些人视为优质葡萄酒的象征。所以,如果你发现一杯葡萄酒中有晶体沉淀,完全不需担心。
这些晶体沉淀其实是酒石酸盐,由葡萄中的酒石酸发展而来。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果汁中的溶解度低,在酿造过程中,它会和钾进行结合生成酒石酸氢钾——这正是你在杯中看到的晶体沉淀。红葡萄酒不像白葡萄酒那样总是处于低温环境中,因此它比白葡萄酒更容易析出酒石酸氢钾晶体沉淀。
从理论上来说,所以葡萄酒都应该会出现酒石酸盐沉淀。不过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低温控制和过滤把葡萄酒中绝大部分的酒石酸盐除去。那些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
在旧世界国家,很多人还是喜欢用传统方法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以此不做特殊的酒石酸处理,他们会把酒石酸盐沉淀看做葡萄酒质量的象征。
葡萄酒中的酒石酸盐沉淀不会伤害身体,也不会破坏葡萄酒的口感,所以不需要把它除掉。当然,这些沉淀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也不需要特意把它们喝掉。
以上就是我们在喝酒时可能碰到的沉淀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储存不当可能导致葡萄酒受热氧化出现大面积沉淀,务必做好恒温恒湿稳定的储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