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葡萄酒圈里最近有一个敢于叫板各大国际评分体系的怪咖横空出世,我们看看它都挑战了谁以及它是谁?
100分制派别
罗伯特·帕克
罗伯特·帕克首创的100分制评分体系,在酒圈的影响力及知名度是其它酒评家和杂志媒体不能企及的,因此其评分自然也最受大众认可。更难能可贵的是,帕克从来不涉及商业活动,从不为任何企业或者品牌作广告。
帕克的100分制给葡萄酒的打分范围是50-100,每瓶葡萄酒的基础分为50分,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因素:外观,香气,风味,总体质量或潜力。
葡萄酒观察家
《葡萄酒观察家》(Wine Spectator)杂志对葡萄酒的评分,也是一种100分制的评分体系,每瓶葡萄酒的基础分为50分。始创于1976年的美国葡萄酒权威杂志《葡萄酒观察家》是目前全球发行量最大的葡萄酒专业刊物,其评分体系由专家团队进行评分。
每年,《葡萄酒观察家》都要对约1.5万款葡萄酒进行品评,但由于《葡萄酒观察家》面向全美国读者,所以被品评的葡萄酒中以能在市场上更容易购买到的葡萄酒居多。这些被品评的葡萄酒大部分是由酒庄或者进口商提供,另一部分由《葡萄酒观察家》自己购买品评。评分都是在盲品的情况下进行的。
葡萄酒倡导家
《葡萄酒倡导家》(Wine Advocate)是由葡萄酒皇帝罗伯特·帕克于 1978 年创办,不过目前他已将股权卖给了新加坡的投资者。“WA评分体系”并不是由罗伯特·帕克一人完成,而是由他组建的专业评分团队来品评,因此其评分标准同帕克的体系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葡萄酒爱好者
美国《葡萄酒爱好者》(Wine Enthusiasts)杂志于 1988 年创刊,它几乎包罗了葡萄酒世界的各方各面,如葡萄酒、烈酒、美食、旅游等,是一本涉及范围最广的专业葡萄酒电子刊物,其评分和《葡萄酒观察家》相近,在酒圈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0分制派别
醇鉴评分体系
创刊于1975 年的英国《醇鉴》(Decanter)杂志是一本专门介绍世界葡萄酒及烈酒的专业杂志,由于英国几乎不生产葡萄酒,而且英国王室在欧洲等英语国家地位崇高,因此他们普遍认为《醇鉴》对葡萄酒的评分会更客观公正。
通常,《醇鉴》杂志评分采用20 分制,0.25 分为最小单位,此外他们还提供百分制换算以及0 星到 5 星的星级评分体系。
杰西斯·罗宾逊
杰西斯·罗宾逊(Jancis Robinson)是国际葡萄酒界另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号称“葡萄酒王国第一夫人”。杰西斯·罗宾逊不仅创作了许多高质量的葡萄酒专业书籍,其评分体系在酒圈也非常权威。
与帕克不同的是,她采用的是欧洲传统的20 分制,共分成10个计分项目,基本分为10分,每个极差为0.5分。
评分体系固然为消费者点亮了一盏明灯,但是弊端也不是没有的,总体来说:
1.每个网站的评分范围相差不大,这意味着看来看去分数都不相上下,我还看评分做咩?
2.评分会影响不同葡萄酒产区的生产。有些评分系统喜欢酒体浑厚葡萄酒,一些不知名的小酒庄为了拿高分就故意酿造这种风味的酒,一时间市场上充斥的全是这种风格的酒。
3.对于咱们中国老百姓来说,这些给葡萄酒评分的专家都是歪果仁,饮食习惯更趋近于西方人的味蕾结构,试问,三分熟的肉眼排和小炒肉对酒款的搭配要求能一样吗?在这种情况下评的高分酒更多的只是歪果仁眼中的“高分”。
4.并非所有机构都采用盲品形式。肉眼看得到的,谁敢拍板说百分百客观公正?
5.就算知道酒款获奖,又怎么保证我一定会喜欢?
上述问题不解决,这些评分体系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就形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这个时候,请允许小编隆重请出今天的踢馆选手——
10分制派别
代表机构:全球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CWE
全球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果酒专家委员会官方授权,独立于国际上其他的评分标准,是基于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和饮食文化创建的对全球葡萄酒评分的体系。
评分这件事拿到中国消费者面前,那最主要的不是就要中国消费者内心有共鸣吗?这是首当其冲的问题。CWE的鉴评标准便是依据中国人的感官特征为参照,邀请来自国内的多位葡萄酒专家,世界各地的知名酒评家以及葡萄酒大师等组成品鉴团队,将国际标准与东方品味相结合,从本质上“去西方化”,形式上“中体西用”。
鉴评过程中清一色采用盲品的形式,和上述两个派别的评分不同的是,CWE的分值分布是从0到10分。这意味着酒款若真是糟糕透顶,连基础分都没有。相当严苛,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对精益求精的追求,才能把品质拉开较大的档次,不会出现评出的分数和其他机构大同小异的状况。
评审结果以10分制分值及对应颜色的标签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