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和上海进口商专业委员会6月29日联合发布《2017进口食品行业调研报告》。报告对百余家食品进口流通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对企业关注的进口食品产地、品类、渠道等作出分析。
报告显示,在进口食品在我国的品牌力尚未完全建立之际,产地成为消费者最看重的标签。对于进口食品产地,进口企业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关注度分别为58.2%、43.0%,主打有机、健康为特点的澳大利亚、新西兰产品深受消费者的追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6月,中澳两国签署了自贸协定,目前超过85%的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产品享受零关税。2020年,零关税比例将升至93%,协定完全展开后将达到95%;2017年4月,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第一轮升级谈判在北京举行。中新自贸协定是中国同发达国家达成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的启动也为中新两国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欧美产品因为执行严格的产品标准,其安全性也深受企业信赖,欧美国家的关注度均在35%左右。
在细分品类中, 45.6%的企业认为进口葡萄酒前景明朗,在排名中领先优势明显。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开始,法国、西班牙、智利等进入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进口量与进口额都在提高。国民消费能力逐渐提升,对葡萄酒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在旅游的带动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葡萄酒的饮用习惯也开始深入人心,推动了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中澳自贸协定明确体现,高达20%的葡萄酒关税将在4年内削减至零关税。仅2016年,进口瓶装葡萄酒共进口4.8亿升,即约6.4亿瓶,较2015年上升22% 。总体价值22亿美元,上升17%,约合3.42美元/瓶。另外,散装葡萄酒进口量为1.4亿升,起泡酒为0.12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