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些沉淀能喝吗?这里告诉大家的是:葡萄酒中的天然沉淀是对身体完全无害的!虽然无害,但是毕竟外观上令人难免有些不爽,建议在饮用前进行沥酒或是醒酒操作。
一般来说,在我们日常饮用碰到的葡萄酒中都不太会发现沉淀。葡萄酒在发酵和装瓶前酿成过程时产生的由葡萄皮梗,蛋白质,酵母还有其他天然物质所组成 “酒泥”会根据不同酿酒师的风格与酒液进行一定时间的接触,为的是给葡萄酒带来更好的复杂度,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这些沉淀在装瓶前都会进行澄清,换桶的操作,所以一般在装瓶后的葡萄酒中很少看到由酿制时带进的沉淀(当然,进行瓶内二次发酵的起泡酒除外,比如香槟)。
那么这些瓶中的沉淀从何而来,又究竟是什么呢?
一种是在红葡萄酒中发现的比较常见的沉淀,一般是在瓶底,根据酒瓶储藏姿势的不同,有时会在瓶塞下方或者瓶壁内侧。这些沉淀是由多种葡萄酒自身成分构成:主要是色素分子与单宁,可以为葡萄酒带来一定的复杂度,也可以证明该酒有一定的质量。但是如果确实观察到的沉淀量较多,那可能就会对品鉴效果产生一些影响,如果这支酒本身的架构足够紧致的话,那么是可以进行沥酒/醒酒的。如果沉淀不是很严重或者手头上没有醒酒器,那也没有关系,只需将酒垂直静置一段时间,再将酒液缓缓倒入杯中,尽量不要将沉淀倒出即可。
另外一些情况中,我们观察到的沉淀是以结晶体的形式出现的,在白葡萄酒(干型或甜型)中呈现白色晶体,在红葡萄酒中呈现玫瑰红晶体。这些酒石晶体,也可以视为葡萄酒的“结石”,是完完全全的中性物质(无任何味道),所以对于葡萄酒的口感与储藏没有一点影响。它是来自于一部分葡萄酒中酒石酸沉淀,而酒石酸是在所有葡萄酒中天然存在的。尤其是在葡萄酒的陈年过程中,或是温度的突然变化(比如运输过程中气温降低)会加快这些晶体的形成。
所以,葡萄酒中的沉淀正是葡萄酒生命在瓶中的继续绽放的一种表现,也正是葡萄酒魅力的所在。下次开瓶如果再见到沉淀的时候,是不是就心里放心多了?如果是的,也请您告诉您的朋友,不要害怕葡萄酒中这些可爱的小精灵!